5月10日,结构公司组织观看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向勇于追梦、敢于创新、攻坚克难、勇创一流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致敬!
5月11日,公司深圳地铁项目部组织观看《港珠澳大桥》,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
5月14日,公司双柳生产基地“致敬超级工程,传承工匠精神”,组织观看《港珠澳大桥》纪录片。
镜头下的大桥,犹如一条银丝,在辽阔的伶仃洋上,串起珍珠般的一个又一个岛屿,“珠联璧合”是中交人对大桥建成的一个比喻,港珠澳大桥拉近了三地的距离,更拉近了三地民心的距离。
影片中e30节段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几经波折,将重达6000吨的“巨无霸”接头沉降在28米深的海水中,成功穿过仅15厘米的空隙,嵌入e29和e30两沉管之间,“最终接头”成功对接时,“无声的欢呼”在影院内重重的回响,港珠澳大桥,我们为你打call!
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说:“对待33节沉管就像对待33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第一个“孩子”e1的深海初吻就让整个团队在海上奋战了整整96个小时,5天4夜没合上眼,e15更是遭遇淤堵塞基坑,只能拖回二次下沉,每一节沉管下沉安装都关乎整个岛隧工程的成败,直到最后一节沉管圆满安装对接,林鸣和他的团队才松下了一口气。
水文、地质、生物、通航、海事等等一系列的复杂建设难题,伴着桥、岛、隧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
“看完这部纪录片,萦绕在我耳边的是林总口中提到的五个字:中国工程师。面对这一世纪难题,我们中国工程师克服台风、航道、白海豚保护、海水侵蚀、淤泥倒灌,在探索中前进,400多项专利,让世界为之敬佩!”
——陈伟
“震撼!面对这项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以及对试验数据的反复推敲让我体会到建设者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提供寿命数据,工程师们多年便开展的氯盐试验,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令我为之感动。”
——庞念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虽短,却给人很大的震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长江上建起第一座大桥,再到今天的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不仅代表中国建桥技术在不断的强大,更代表了中国人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完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当看到中国交建的logo出现在纪录片当中,我深深为自己是一名二航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后我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全世界。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