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pg电子竞技平台

基层动态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豆腐渣”中建车站

发布时间:2022-12-24阅读次数: 次

平静如画的海边,一座在“豆腐渣”中建设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完成。“乘坐地铁看大梅沙海滨风景将梦想成真。”项目常务副总工袁望激动地说道。

深圳地铁8号线项目大梅沙站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属于滨海车站。车站左右线含砂层地质如同海绵一样,常年吸食着海水,地下水极其丰富。含砂层地连墙施工易造成塌方、地连墙侵限、接头渗漏等问题。同时,丰富的地下水容易导致基坑泡水、车站结构渗透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地铁车站无疑于在饱含水分的“豆腐渣”中做“手术”。

如何在防止地下水渗漏的同时,防止砂层的坍塌和侵限,成为项目首要解决的难题。2019年12月8日首幅地连墙开始施工,基坑开挖前期,项目部组织召开砂层防坍塌研讨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对大梅沙临海地质层进行开挖分析。”讨论会上,袁望皱着眉头说道。经过研究,项目决定先采用传统车站施工的明挖顺作法,对砂层地质层进行探索。

大梅沙车站标准段深23.3米~25.63米,属于超危大工程。随着基坑深度逐渐加深,难题随之而来。当基坑深度达到6米左右时,地下水开始侵入基坑。为保证基坑的正常施工,施工队伍采用水泵抽水处理,但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涌出回填到基坑中,基坑泡水现象持续不断。根据施工要求,水位基坑开挖面至少低于1米以下才能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此外,基坑开挖施工时粉细砂和淤泥在水压力作用下容易向孔内渗透和流动,产生“流沙”现象,时常伴随严重塌孔。项目部叫停了施工。

袁望随后召开第二次技术研讨会,但都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一天,一篇关于滨海车站采用真空疏水井降水法解决地下水问题的工艺介绍深深地吸引了袁望,“相似的地质条件下,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有了新思路,项目团队马不停蹄地展开模拟实验,数十次实验研究对比结果显示此方案可行,并在专家评审会上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真空疏水井降水法就如同我们喝绿豆沙一样,将‘吸管’埋置于深于基底的‘豆沙’深处,在保证不漏气的情况下,通过真空泵不断地吸除‘豆沙’周边的空气,保证‘豆沙’周围真空,‘豆沙’内孔隙水在大气压及‘豆沙’体重力作用下由高压向低压流动,流入‘吸管’内,由设置在‘吸管’内的深井或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于开挖面1米以下,以满足基坑干施工要求。”谈到真空疏水井降水法,袁望生动形象地描述道。

基坑泡水难题解决了,但地连墙施工又迎来新挑战。一天,工程部长郭满正在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发现地连墙接缝处出现开裂和渗水,郭满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袁望。袁望立即赶往现场,问题最终锁定在地连墙浇筑工艺上。原来,施工所用的传统地连墙浇筑法,当导墙遇流朔软土、软砂层等不良地质时,常常会出现开裂等现象,需要进行换填、槽壁加固或采用深导墙。
在确认“病因”后,项目引进了新型双管旋喷桩机设备对地连墙进行加固;用系统注浆方式确保地连墙槽壁加固施工质量,设计优化加深地连墙接缝处的槽壁,将原深度约15-17米优化至30-32米,对地连墙接缝渗漏水薄弱环节进行补强。同时引进声纳渗漏检测技术,对地连墙接缝质量时时监测。

目前,深圳地铁8号线大梅沙站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成。看着“豆腐渣”中的大梅沙车站逐渐成型,回想起这三年里克服的一件件难题,袁望看向车站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张滩滩)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
网站地图